1.真空熱處理:
待處理材料或工件在真空或保護氣體環境下,通過電阻或感應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并在此溫度中保持一定時間后,又在不同的冷卻介質中以不同的速度進行冷卻,從而改變待處理材料或工件的表面或內部的顯微組織結構以達到消除、控制某些缺陷,改善、提高其性能和質量的一種工藝。
真空熱處理主要分為如下幾種:
-燒結:以低于粉末或粉末壓坯基本成分熔點的溫度進行真空加熱,使得粉末顆粒之間發生凝固并成為晶粒聚結體,最終獲得致密的燒結體。
-釬焊:在真空加熱狀態下將比基體金屬熔點低的液態釬料靠工件間的微小間隙進行滲透擴散,并填充滿基體金屬間隙后形成牢固的金屬結合體。
-淬火:在真空加熱狀態下將鋼質或合金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并保持一定時間后,再通過冷卻介質急冷,使得工件從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組織狀態,并獲得硬度的提高。根據不同的冷卻介質分為:氣淬、油淬和水淬。
-回火:淬火后的工件在真空中以不同的溫度進行加熱、保溫冷卻后,得到具有一定硬度和韌性的回火馬氏體、回火屈氏體或回火索氏體。淬火和回火密不可分,淬火和高溫回火相結合的工藝稱為調質(回火索氏體)。
-退火:將鋼質工件在真空狀態下進行加熱、保溫并隨爐冷卻,從而去除由加工硬化而產生的內應力,使得工件的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增強延伸性,提高可塑性。
-固溶:將不銹鋼或合金工件在真空狀態下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并冷卻后,使得工件內部合金相充分溶解后形成組織狀態改變并得到固溶體,消除應力、改善并提高了工件的塑性、韌性和抗蝕性,以便繼續加工或成型。
-時效:不銹鋼或合金工件經過固熔處理后,在真空加熱到一定溫度后保溫,使其性能、形狀、尺寸隨時間而變化,從而消除內應力、穩定組織和尺寸、改善機械性能。
-正火:將鋼質工件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以上,并保溫一段時間后緩慢冷卻,從而改變工件內部基體組織。
-脫氣:在真空狀態下將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并保溫一段時間,使得工件內部的雜質氣體釋放出來,抑制時效脆化,提高力學性能。
-磁性退火:去除軟磁材料由于壓延或沖壓加工而產生的內應力而進行的熱處理工藝。
-脫羥:通過長時間高真空下的高溫焙燒和排氣,使得石英工件內的羥基雜質逸出,提高工件質量和使用壽命。
2.熱處理對比:
-真空熱處理:處理環境清潔、無氧化和脫碳、脫脂和脫氣;抑制工件內部金屬元素揮發、表面亮化、淬火變形小、提高耐磨性、疲勞強度和機械加工性、工藝穩定具有可重復性、節能環保、易回收成本。
-可控氣氛熱處理:處理后工件表面粗糙、不光亮、表面金屬元素缺乏;侵蝕電熱元件;氣體使用量多、還原氣體回收處理困難。
-大氣熱處理:工件表面存在氧化膜、處理環境惡劣、用途狹窄。
